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會員專區(登入帳號為Gmail帳號),未申請帳號者請先申請會員帳號。
社團法人彰化縣記帳士公會
首頁
公會簡介
成立宗旨
理監事名錄
公會章程
組織架構圖
本會位置
持續進修辦法
會員名錄
會員專區
本會消息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教育訓練課程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稅務訊息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會務活動
113年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會務行事曆
網站連結
社團法人彰化縣記帳士公會
首頁
公會簡介
成立宗旨
理監事名錄
公會章程
組織架構圖
本會位置
持續進修辦法
會員名錄
會員專區
本會消息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教育訓練課程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稅務訊息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會務活動
113年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會務行事曆
網站連結
More
首頁
公會簡介
成立宗旨
理監事名錄
公會章程
組織架構圖
本會位置
持續進修辦法
會員名錄
會員專區
本會消息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教育訓練課程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稅務訊息
114年
113年
112年
111年
會務活動
113年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會務行事曆
網站連結
112年度
自強活動
112年9月23日、24日、25日。(星期六、日、一)
蘭嶼探秘3日遊
野銀冷泉、小天池、達悟傳統地下屋、環島之旅、BBQ卡拉ok 歡唱
報名表及行程說明
←請點此下載
DAY 1 早餐
特別安排~台中必吃美食早餐~肉蛋吐司 不用排隊,專人幫您排隊,品嘗這難得的美味。
DAY 1 行程:彰化集合出發→搭乘遊覽車前往後壁湖漁港→預計搭乘12:00船班→蘭嶼開元港→傳統地下屋→特別安排夜間導覽體驗
蘭嶼傳統地下屋
「蘭嶼地下屋」為達悟族人因應蘭嶼島上高溫多雨、多颱風的特殊氣候,便就地取材,以島上的樹幹為主要建材,四周再輔以石頭切成圍牆,發展出獨特的半地下屋建築。充分展現其生活智慧及造屋技術,地下屋也是達悟族傳統文化象徵之一。
特別安排夜間導覽體驗~
騎機車探索蘭嶼鄉親的口袋名單秘境,老少咸宜趣味無限,在地認證導遊帶領,幽默風趣解說蘭嶼生態新知識~夜間導覽體驗
DAY2行程:導遊帶領大家騎車前往環島→(龍頭岩→情人洞→軍艦岩→雙獅岩→玉女岩→坦克岩→五孔洞→鱷魚岩)→蘭嶼野銀冷泉→蘭嶼飛魚生活文化館
蘭嶼野銀冷泉
野銀溫泉是島上少見細緻白沙與山泉水交融的礁岩天然戲水池。海水的藍與山巒的綠在海岸線交會,在此可見礁岩地形滿佈的蘭嶼島少見的細緻白沙,搭配潮間帶上的綠藻滿佈礁岩,自然湧出沁涼冷泉與夢幻藍海大自然美麗景象~值得您來一訪。
蘭嶼飛魚生活文化館
由蘭恩文教基金會成立,希望能夠激勵族人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仍能堅持達悟族獨特的人文特色、維繫傳統。 文化館正門廣場以兩艘獨木舟造型搭配由紅白黑三色組成的牆上漆畫,象徵蘭嶼原始風味。 館內一樓規劃有「文物展售館」,主要做為島上藝術品的展示及販賣。
※如需加購浮潛體驗將於
DAY2
安排。(報名時請主動告知是否加購浮潛,加購優惠價為
每人450元
)
DAY3行程:早餐→小天池→蘭嶼燈塔→蘭嶼氣象站→青青草原→預計搭乘船班15:00蘭嶼開元港/後壁湖漁港→嘉義晚餐→專車返回彰化
小天池
小天池和大天池一樣是火山噴發後遺留的火山口、蓄積雨水而成,滿水位時可見一汪清淺鑲嵌在綠林翠谷之中,池水映照著藍天與青山、襯著遠方的大海,景色秀麗宜人。小天池就在通往蘭嶼燈塔的路上,先蜿蜒爬升一段山路,沿途欣賞迷人的椰油部落、開元港、饅頭山與無敵海景,約行兩公里多抵達小天池的入口,穿過比人高的芒草小徑,幽靜的小天池即隱藏其中!
蘭嶼氣象站
位於紅頭村與野銀部落間的蘭嶼氣象站,沿著中橫公路的支線即可抵達。這裡是島上視野最好的觀景點,白色建築依傍著清澈湛藍的海水,寬廣的視野讓人心曠神怡。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築,屋樹共生的奇景,值得您一遊。
蘭嶼燈塔
是全台灣海拔最高的燈塔,位在堅硬石頭而成的高山上,越爬越高海邊的景色一覽無遺,越高越是壯麗。
蘭嶼景點|青青草原
蘭嶼東南海岸線這邊有一個一望無際的美麗草原,春天會開滿各式的野花,夏天則是滿山的翠綠草原,秋天青草隨著海風吹拂呈現黃,別有一番風味,大草原上緊鄰海崖峭壁,可以遠眺藍天大海,與壯麗峭壁美景,景色一絕,青青草原上有機會還能看到野生羊群,慵懶在大草原上吃翠綠鮮草,宛如一幅美畫,許多到蘭嶼旅遊觀光的遊客,還會特地來青青草原觀看蘭嶼夕陽美景,相當值得拜訪。
報名表及行程說明
←請點此下載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Report abuse